• 再创佳绩!我院产科、新生儿科双双立
  • <strong>中国医师节</strong>
  • 党的二十大报告——指明中国未来发
  1. 首页
  2. 母婴健康
  3. 文章阅读

当怀孕遇上乙肝,我该怎么办?

对孕妈妈来说

宝宝就是一切

产检的每一项都牵动着准妈妈的心

如果在产检中发现有“乙肝病毒携带”

更是五雷轰顶

 

乙肝病毒会不会感染宝宝?

怀孕期间能不能吃药?

孕期能不能阻断病毒?

打完疫苗之后还要做什么?

宝宝生出来该如何喂养?

这一系列的问题

小欣来告诉你答案

我有乙肝,会传染给宝宝吗?

的确,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,在我国约有40%~50%的新发乙肝感染者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。乙肝女性怀孕后,体内的病毒量越高,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就越高。总体来说,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,乙肝女性怀孕后发生母婴传播几率都是存在的。

孕期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种:

1、产后传播,与接触母乳及产妇唾液有关,占5~10%

2、产时传播,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,占40%~60%。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HBSAG的母血、羊水、阴道分泌物,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破裂,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

3、宫内传播,占5%左右

只要做好预防,对于绝大多数的乙肝病毒(HBV)阳性的女性来说,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健康小天使

 

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应从妊娠前着手,孕前乙肝表面抗体(抗-HBS)阴性的育龄妇女,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。

已经怀孕了也不要慌,先进行乙肝两对半和HBV-DNA的筛查,以便及时了解孕妇的乙肝状态和乙肝病毒载量,采取积极的孕期及产后阻断措施。

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,如果没有病毒高拷贝,也就是HBV-DNA水平低,HBV-DNA<10×105copies/ml,同时无明显肝纤维化的孕妇,孕期无需抗病毒药物治疗,只需定期复查HBV DNA及肝功能即可,孕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
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的孕妇,HBV-DNA水平>10×105copies/ml,伴有肝纤维化但无肝硬化的孕妇,应在孕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

高病毒载量的乙肝免疫耐受期的孕妇,HBV-DNA水平高,如HBV-DNA>10×107copies/ml,或HBV-DNA>10×106copies/ml合并前次妊娠有HBV感染新生儿史的患者,则可于孕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

 

关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:

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均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( FDA) B级药物,已成为孕期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。虽然拉米夫定为FDA妊娠期C级用药,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孕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,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已将其定为妊娠B级用药,即目前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包括拉米夫定、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3种,所以说遵医嘱在安全剂量范围使用,对胎儿是没有影响的,不会引起胎儿智力发育异常以及发育畸形。

 

说简单点就是,医生说需要吃药,我们就谨遵医嘱,按时吃药,医生说可以不吃药,那我们就开开心心迎接宝宝的到来,在宝宝出生后做好免疫。

 

宝宝出生了,该怎么做免疫呢?

目前最有效的阻断治疗,针对于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,可按医嘱在出生后24小时内,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,在不同(肢体)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。

建议对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~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-HBs检测。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、抗-HBs<10mIU/ml,可按照0、1、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。

预防接种一定要做好!健康宝宝在向你招手!

 

乙肝妈妈可以哺乳么?

可以哺乳

乙肝妈妈在产后仍需每4~8周复查肝病的基础检查,直至产后半年。

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,乙肝妈妈在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规范免疫预防后,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,不需要再检测乳汁中有无HBV-DNA。

需要重视的是,如果母亲血液中高病毒载量,哺乳时须谨慎,如乳头破裂或新生儿腹泻时,可以将乳汁吸出来喂养宝宝,同时,需要加强对宝宝的检测。

正在服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的乙肝妈妈,一般不建议母乳喂养,因为医生们担心乳汁中存在这些药物的代谢产物。